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Ohlin's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资源赋予论的核心理论。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剖出发,通过几个层次的严密逻辑 ...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概述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资源赋予论的核心理论。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剖出发,通过几个层次的严密逻辑分析,最终揭示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因素。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分析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有着严密的逻辑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中的价格差异。价值规律引导着各种商品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商品经营者便会从中获利。 进出口国都会在这种国际贸易中获利。 (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凡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国际贸易就一定能够发生,还必须具备一个必要条件,即交易双方必须是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就是说,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 为什么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下面从两个方面论证:一是证明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二是证明如果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 . 1、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
表-1 美英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美英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不相同的。美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1∶2,英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3∶1。这说明在美国的国内贸易中,可以用1单位的小麦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在英国的国内贸易中,1单位的小麦则可以换回3单位的纺织品。可见,在美国国内小麦价格便宜而纺织品较贵,在英国国内纺织品价格便宜而小麦较贵。
2、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 当两个国家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相同时,国际贸易不会给双方带来实际利益,因而也不会发生。下面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表-2 美英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
在表-2中,美国在两种商品中都处于优势,但优势一样大,“两优无其重”,贸易难以发生。 从表中可见,美国国内小麦和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1∶2,英国国内小麦和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也是1∶2,两国商品的价格比例完全相同。这就意味着,在美国国内1单位小麦能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在英国国内也是1单位小麦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这种相同的交换比例,使两国都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在上例中,对美国来说,在国内1单位小麦能换1/2单位的纺织品,如果与英国交换纺织品,也仍然只能按这一比例进行,不会比在国内交换的更多;对英国来说,在国内1单位纺织品交换2单位小麦,如果与美国交换小麦,也仍然只能按这一比例进行,并不比在国内交换的更多。这种不会带来更多利益的交换,两个国家都不会接受,因而国际贸易不会发生。 通过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所以,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举例说明: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土地和劳动) 现将两国的要素价格、生产函数以及小麦和纺织品的国内价格比例列表如下: 表-3
结论:美英两国的两种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两国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中的丰缺程度是很不相同的。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相反,供给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就昂贵。 比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本较少,因此地租较便宜而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较贵。所以说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俄林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一个著名结论: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五)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小结 这一理论还可进一步简化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供给)的差异→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商品价格的差异→国际贸易产生。 参考文献
|